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羊城北面的興都庫什山中,包括石窟群、摩崖雕像和石窟壁畫。石窟建于公元3—7世紀,現(xiàn)存洞窟200多個,分布在斯庫魯阿布河上游河谷南面、東西長約3公里的斷崖上。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過此地,并留有記載。石窟多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羊城北面的興都庫什山中,包括石窟群、摩崖雕像和石窟壁畫。石窟建于公元3—7世紀,現(xiàn)存洞窟200多個,分布在斯庫魯阿布河上游河谷南面、東西長約3公里的斷崖上。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過此地,并留有記載。石窟多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拜城縣東北隅,黑莫山地區(qū),依山開鑿,現(xiàn)存洞窟5個,加上窟外院落為一建筑整體。五座洞窟均為橫券頂平面呈方形或長方形;石窟東面有一佛寺建筑遺址;再東面約300米處的臺地上,依崖開鑿有一座僧房,建筑遺址保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五代敦煌人,歸義軍官府畫匠。曾與其父同為窟主組織全家重修莫高窟唐代所建今第129窟,有供養(yǎng)像并題銜曰“歸義軍節(jié)度押衙知左右?guī)L畫手、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……兼監(jiān)察衙史上柱國”,敦煌遺書P.2641v1記有此事經過,時當公元9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四川省安岳縣東北30公里處的安岳、遂寧與樂至三縣交界處的臥佛溝。臥佛鑿建于溝兩邊的石壁上,造像區(qū)域全長865米,建造于唐開元年間;現(xiàn)存以釋迦牟尼涅槃像為主,包括其他造像共1613軀,唐代摩崖刻經15窟,尚未刻經洞40余個,窟龕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又稱天竺法,中國人物畫和敦煌壁畫技法之一。是強調主體效果的古代印度、波斯繪畫技法,于公元四世紀隨著佛教的東傳而傳入中國。其畫疊暈或凹凸,有立體感。敦煌壁畫自十六國時期就應用,如第272、275窟等北涼的洞窟壁畫,其人物...[繼續(xù)閱讀]
即八位菩薩的名號?!栋舜笃兴_經》中指:金剛手、觀自在、虛空藏、普賢、妙吉祥、慈氏、除蓋障和地藏菩薩?!栋舜笃兴_曼荼羅經》有七位菩薩與上述相同,而無“妙吉祥”、“曼殊室利”。《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》之八菩薩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壁畫樂舞。繪于第156、100窟等,其陣形為:舞者八人,男女各四,分列兩排,甩袖移步,相對而舞。舞姿類似藏族舞蹈,為吐蕃文化的遺存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即短袖衣,穿在長衣外,一般為寬袖,由襦、襖、衫演變而來。莫高窟隋、初唐女供養(yǎng)人多見穿半臂者,如第375窟等。第130窟女供養(yǎng)人所著半臂均是套在衫外。半臂也是普通勞動者服飾,如第23窟雨中耕作之農夫與挑擔農夫;又第205、196窟“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古代婦女發(fā)髻之一種。因形似翻卷之荷葉,又名“翻荷髻”,梳換時從下而上,至頂部突然翻轉,并作傾斜之勢,故名。莫高窟初唐第390、375窟女供養(yǎng)人多束此髻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敦煌壁畫反映的古代社會風俗情節(jié)之一。將舉行婚禮時陪伴新郎的男儐相稱伴郎或相郎,一般是1~2人,從新郎前往女家親迎開始,直至婚禮結束,始終伴隨新郎,并代表新郎處理一些具體事宜,如與賓客的應對、酬唱等。莫高窟第12窟婚嫁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