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和蒙古國界上。其西北、東南段分別入于俄羅斯、蒙古境內(nèi)。突厥——蒙古語意為“金山”。西北—東南走向,綿延2000km以上,其東南端與戈壁阿爾泰山銜接。在蒙古共和國境內(nèi)的阿爾泰山起于最西北端的塔木博格多山,其主干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在中國和蒙古國界上。其西北、東南段分別入于俄羅斯、蒙古境內(nèi)。突厥——蒙古語意為“金山”。西北—東南走向,綿延2000km以上,其東南端與戈壁阿爾泰山銜接。在蒙古共和國境內(nèi)的阿爾泰山起于最西北端的塔木博格多山,其主干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阿爾泰山北麓布揚圖河下游,又名吉爾格朗圖或霍胡德。蒙古國西部城市,西部邊區(qū)經(jīng)濟和文化中心,科布多省首府。是通往中國新疆的要地。建于1730年,原址在科布多河畔,1763年因水災(zāi)遷此,海拔1390m。氣候溫暖,水草豐美,一片草原風(fēng)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西部。從西北向東南延伸700km,橫貫扎布汗省、前杭愛省和后杭愛省。矗立于蒙古的中部,與阿爾泰山平行。平均海拔2000—3000m,峰頂呈渾圓形和臺地形,并有小湖和沼澤分布。主峰鄂特岡騰格里峰海拔4031m,山地終年積雪。北坡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杭愛山南麓鄂爾渾河上游東岸,前杭愛省省會阿爾拜赫雷北168km處。簡稱和林,以其西有哈爾和林河而名。蒙古國的歷史古城。成吉思汗十五年(1220),“定河北諸郡,定都于此”,“前后五朝都焉”。窩闊臺汗七年(1235)筑城立墻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哈爾和林。由外喀爾喀土謝圖汗阿巴岱汗(1534—1586)于1586年建造。他皈依喇嘛教后,曾親自前往西藏朝見三世達賴喇嘛,此后喇嘛教在蒙古流行。該寺是蒙古第一座喇嘛廟。建寺一年后,招收了第一批喇嘛。寺院面積0.16km2,正方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杭愛山東端、鄂爾渾河支流上游。是蒙古最大的溫泉療養(yǎng)地。距杭愛省省會阿爾拜赫雷112km。曠野中散布著多處溫泉泉眼,泉水汩汩流溢,熱氣升騰。夏天綠草如茵,山花爛漫,風(fēng)景異常秀麗。遠近草原的牧民像候鳥一樣趕著牛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扎布汗河支流博克多河畔。蒙古國扎布汗省省會。其地多楊柳,蒙古語中“烏里雅蘇臺”意即“多楊柳”,故舊名烏里雅蘇臺。建于1733年,長期為蒙古重鎮(zhèn)。清人文康撰《兒女英雄傳》,書中主人公安驥中探花后,以四品國子監(jiān)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國中北部,自東北向西南延伸2500km。在蒙古西南部和南部,表現(xiàn)為圓頂?shù)蜕降睾推閸绲纳降?在東部展伸為巨大的波狀平地。平均海拔約2000m,最高峰阿薩臘耳土山海拔2751m。是太平洋水系與北冰洋水系的分水嶺,太平洋水系的鄂嫩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蒙古共和國中部、肯特山南端、鄂爾渾河支流圖拉河畔。蒙古共和國首都。建于1639年,始稱“烏爾格”,蒙語為“宮殿”之意??柨γ晒诺谝粋€“活佛”哲布尊丹巴一世駐蹕之地。后取名“庫倫”和“大庫倫”,蒙語意為“大寺院...[繼續(xù)閱讀]
是中國東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界河。源于中朝邊境的白頭山南麓。沿中朝邊境向西南流,匯集渾江、虛川、禿魯江等支流。從中國丹東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間注入黃海,長約795km,流域面積6.37萬km2。上游流經(jīng)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