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大寧縣南堡鄉(xiāng)阿龍村東北約1公里處,面塬背坡,廟后山溝數(shù)百畝天然側柏叢林蔥蘢,與廟宇掩映生輝,肅穆幽靜。此廟始建于清道光八年(1828),重修于1932年,廟基占地約10畝,建筑物有正殿、樂樓、東西廂房,呈四方形。正殿坐北向南,面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位于大寧縣南堡鄉(xiāng)阿龍村東北約1公里處,面塬背坡,廟后山溝數(shù)百畝天然側柏叢林蔥蘢,與廟宇掩映生輝,肅穆幽靜。此廟始建于清道光八年(1828),重修于1932年,廟基占地約10畝,建筑物有正殿、樂樓、東西廂房,呈四方形。正殿坐北向南,面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代縣城內東大街縣政府院內。始建于隋仁壽元年(601),為木塔。唐會昌二年(842)滅佛被毀,大中元年(847)重建。北宋元豐二年(1079)被雷電焚毀,崇寧元年(1102)又建。南宋嘉定十一年(1218)元兵南下時,州人舉火焚燒,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建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運城市墩張溝內的半崖上,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安邑縣鐵道以北地區(qū)屬于太岳行署第五專署的稷麓縣第五區(qū)。在軍事上屬于太岳軍區(qū)第五分區(qū)。1944年正式成立了安北抗日政府。當時的武裝只有1個大隊,下設4個小隊,神出鬼沒地和日軍展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太谷縣城內安禪寺巷,建于元延祐三年(1316)。清光緒年間重修。現(xiàn)存大殿3間為明代遺物。過殿面闊進深各為3間。屋頂采用灰筒板瓦歇山式,三角式滴水,斗拱為單下昂四鋪作。為唐、宋時期建筑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陽曲縣蘇村,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)重修主要建筑,乾隆十六年(1751)重修戲臺,五十三年新建鐘鼓樓和重修天王殿。存山門、東廂房、正殿等殿堂9間,硬山頂,琉璃剪邊。存清碑7通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隰縣城內。始建于唐武德二年(619),初名龍紀寺。宋至道元年(995)改稱安國寺。清嘉慶、同治年間均有重修。寺院、殿宇保存完整,內存清碑數(shù)通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古稱安吉寺,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坐落在離石市區(qū)西10公里的烏巖山麓。始建于唐貞觀十一年(637),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。宋仁宗嘉祐三年(1058)有鎮(zhèn)西人王公佐在安國寺山頂筑寨,稱“安國王”,遂改名為安國寺。金興定三年(121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陽曲縣安溝村西。明嘉靖十六年(1537)建,存條石砌筑石洞1眼,坐北向南。六角燈柱,柱身有時代題記,后部有線刻花草等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古交市安家溝村東。始建不詳,現(xiàn)存為明、清重修。正殿、鐘樓、戲臺等保存較好,堂內存有明萬歷鐵鐘一口,明嘉靖、萬歷及清乾隆、光緒石碑4通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廣靈縣加斗鄉(xiāng)東留老疃村。據梁架題記和碑文記載,明正德癸酉年(1513)建,清嘉慶戊寅年(1818)重修。占地426平方米,建筑有山門、鐘鼓樓、過殿、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?,F(xiàn)存大雄寶殿、過殿和西配殿。大雄寶殿面闊3間,進深2間,單檐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