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、黃二帝傳說為上古時代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,后世尊崇其為華夏族的共同祖先。相傳,大約在四五千年前,黃河流域中上游出現(xiàn)許多部落和部落聯(lián)盟。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群居于姜水流域(今陜西岐山東),后沿渭水、黃河東渡,到達今山東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炎、黃二帝傳說為上古時代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,后世尊崇其為華夏族的共同祖先。相傳,大約在四五千年前,黃河流域中上游出現(xiàn)許多部落和部落聯(lián)盟。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群居于姜水流域(今陜西岐山東),后沿渭水、黃河東渡,到達今山東...[繼續(xù)閱讀]
堯傳說為父系氏族社會部落聯(lián)盟的首領。號陶唐氏,名放勛,史稱唐堯。舜為堯的繼承人,號有虞氏,名重華,史稱虞舜。據(jù)文獻記載,在堯年老時,部落聯(lián)盟會議曾討論堯的繼承人選,有人推舉共工作堯的繼承人,堯不同意,又接著推舉舜作堯...[繼續(xù)閱讀]
禹傳說為古代部落聯(lián)盟的首領。姒姓,名文命,亦稱大禹或夏禹。為鯀之子。那時,黃河流域正是洪水為患的時候,舜任用了鯀的兒子禹領導治水終于戰(zhàn)勝了洪水。在治水過程中,禹十分勞苦,他“勞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過家門,不敢入”(《...[繼續(xù)閱讀]
湯,商族重要首領。商王朝的建立者。又稱武湯、武王、天乙、成湯,金文稱成唐,甲骨文稱唐、大乙,又稱高祖乙。湯時,商臣服于夏,夏王桀曾把湯囚之于夏臺,使夏商矛盾加深。夏桀荒淫殘暴,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。于是,湯任用伊尹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一作般庚,商朝國王,湯的第九代孫。繼陽甲即位。盤庚以前,商朝五次遷都,統(tǒng)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,王位爭奪事件即達九次之多。政治腐敗,國勢衰落。繼位后,為了挽救統(tǒng)治危機,避免自然災害,不得不再次遷都。乃從奄(今山東曲阜)遷到...[繼續(xù)閱讀]
伊尹名阿衡,一說名摯,商湯的重要輔臣。傳說原為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隸。一說伊尹是個隱士,湯派人去聘迎他,請了五次才肯從湯。他初次見湯就提出“伐夏救民”的主張,得到湯的賞識和重用,任其為相。伊尹善于運籌策劃,追隨商湯參...[繼續(xù)閱讀]
姬昌,即周文王,周族首領季歷之子。周族原為商之屬國,居地在陜西岐山周原。季歷被商王文丁所殺,商周矛盾加劇。昌繼位后,仍臣服于商,商紂王封之為西伯。他實行“耕者九一,仕者世祿,關市譏而不征,澤梁無禁,罪人不孥”(《孟子...[繼續(xù)閱讀]
周武王,即姬發(fā),文王之次子。繼位后,繼承文王遺志,積極籌劃滅商。他以太公望為太師,周公旦為輔佑,以召公、畢公等人佐助王師。先是會盟諸侯,觀兵孟津(今河南孟縣附近),但武王認為伐商條件尚未成熟,沒有斷續(xù)東進。這次行動成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周公,姬姓,名旦,一稱叔旦,周文王之子,武王之同母弟。因采邑在周(今陜西岐山北),稱為周公?!暗┣赡芏嗖哦嗨嚒?文王時已參政。文王死后,“武王即位,旦常輔翼武王,用事居多”(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),成為武王得力助手。約公元前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召公,一作邵公、召康公,名奭,是周的支族,說為文王之子,因采邑在召(今陜西岐山西南)稱為召公或召伯,一生歷文、武、成、康四代,一直是周族統(tǒng)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。文王時與周公旦同時受封,參與了滅商準備。武王伐紂,他追隨武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