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解釋
“山雞舞鏡”原義是山雞對著鏡子翩翩起舞,形容山雞自我欣賞的樣子。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比喻自我欣賞,自我陶醉的行為。
二、出處
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·宋·劉敬叔的《異苑》卷三。原文是:“山雞愛其毛羽,映水則舞。很武時,南方獻之,帝欲其鳴舞無由。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,雞鑒形而舞,不知止。”后人據(jù)此概括出成語“山雞舞鏡”。
三、來源
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寓言故事。故事中,山雞因為有一身美麗的羽毛而非常驕傲,它喜歡在水邊欣賞自己的倒影,每每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會跳舞。后來,魏武帝得到一只山雞,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讓它跳舞。聰明的曹沖建議在大鏡子前放置山雞,山雞看到自己的影子,又開始跳舞,最后因為跳舞過度而累死。
四、引申意義
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是自我欣賞,自我陶醉,也可以用來形容過于自戀、自滿的人。它提醒人們要有自知之明,不要得意忘形,過度自我欣賞可能會導(dǎo)致失去理智,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。
五、比喻意義
“山雞舞鏡”的比喻意義是指一個人像山雞一樣,只看到自己的優(yōu)點,而忽視了自己的缺點,甚至到了自我陶醉的地步。這種行為往往會導(dǎo)致個人的失敗,因為過于自滿的人往往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,也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。
六、近義詞、反義詞
近義詞:孤芳自賞、自我陶醉反義詞:謙虛謹慎、虛懷若谷
七、辨析
“山雞舞鏡”和“孤芳自賞”都有自我欣賞的意思,但“山雞舞鏡”更強調(diào)自我陶醉、得意忘形的程度,而“孤芳自賞”則更側(cè)重于自我欣賞的狀態(tài)。
八、文化內(nèi)涵與智慧
“山雞舞鏡”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智慧主要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自知之明:成語通過山雞自我欣賞至死的故事,告誡人們要有自知之明,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優(yōu)點而忽視了缺點。只有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,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2. 適可而止:山雞因為狂舞不止而最終累死,這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有一定的限度,適可而止。過度追求或沉迷于某事物可能會導(dǎo)致不良后果。
3. 謙虛謹慎:與山雞的自我陶醉相反,我們應(yīng)該保持謙虛謹慎的態(tài)度。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和批評,才能不斷進步,避免走向失敗。
4. 踏實做人:成語寓意中強調(diào)了踏踏實實做人的重要性。我們應(yīng)該腳踏實地地做事,既不妄自尊大,也不自卑自餒,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總之,“山雞舞鏡”這個成語以其生動的寓言故事和深刻的寓意,成為了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它提醒我們要有自知之明、適可而止、謙虛謹慎和踏實做人的品質(zhì),這些品質(zhì)對于我們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(dǎo)意義。
九、相關(guān)故事
曹操有二十幾個兒子,大多默默無聞,但其中有三個都以聰穎好學(xué)、才華橫溢著稱于世。一個是后來稱帝的曹丕;一個是七步成詩的曹植;還有一個曹沖,字蒼舒,從小就顯示出他的超人智慧,深得曹操寵愛,想立他為后嗣,繼承父業(yè)。
有一年,南方獻給曹操一只珍貴的山雞,美麗極了。使者說山雞喜愛在清澈的河水旁翩翩起舞,還能發(fā)出動聽的鳴叫聲。曹操聽了,就想試試看,可是不知怎的,山雞就是不肯跳舞。任憑大臣們怎樣逗引,還是一動不動。
大臣們束手無策,認為這個問題只有曹沖能夠解決。曹操點頭稱好,就召見曹沖。
大臣們?yōu)槭裁磿屢粋€當時只有五六歲的毛孩子來出主意呢?原來曹沖的確聰敏過人,不久前曾解決過一個令那些滿腹經(jīng)綸的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那次,孫權(quán)送給曹操一頭大象。北方人從未見過這種龐然大物,紛紛猜測它的重量。曹操也很想知道,就命大臣們想法稱一稱,因為沒有足夠大的秤,大臣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。這時,曹沖在一旁插嘴說:“這有什么難的,只要把大象放到空船上,看船吃水多深,做上記號,然后把大象牽上岸,拿石頭放在船上,等石頭放到使船吃水與裝大象時一樣深,再分別稱稱這些石頭,不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嗎?”
曹操讓人按曹沖的意思去辦,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。大臣們都夸曹沖聰明,曹操更是樂得合不攏嘴。
現(xiàn)在大家又遇到難題,自然而然又想到了曹沖。
曹沖一到,問題迎刃而解。曹沖吩咐左右抬來一面大銅鏡,豎在山雞面前。
銅鏡光潔明亮,映出了山雞美麗的身形。山雞看見鏡子里的自己有燦爛美麗的羽毛,不由十分歡悅,鳴叫起來,并展動雙翅,翩翩起舞。
曹操見山雞終于跳舞了,不由高興萬分,連聲稱妙;大臣們也對曹沖過人的智慧贊不絕口。
山雞不知疲倦地跳啊,跳啊,終于精疲力盡,倒地而亡。
可惜的是,曹沖這么一位具有超人智慧的天才少年,竟然只活到十三歲便死了。曹操痛失事業(yè)上最理想的繼承人,不由悲痛萬分。
后來,人們就用“山雞舞鏡”這個成語,來比喻顧影自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