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漢語知識 > 成語故事 > 正文

入幕之賓
成語故事

入幕之賓11.jpg

解釋:

        “入幕之賓”原指進入幕府參與軍議的賓客。幕府是古代將帥辦公的地方,因以帳幕搭建,故稱幕府。后來,“入幕之賓”泛指參與機密、進入決策圈的人,也用以指稱幕僚。

出處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晉書·郗超傳》:“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,溫令超帳中臥聽之。風動帳開,安見而笑曰:‘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。’”這里講述的是東晉時期,郗超作為桓溫的幕僚,參與機密決策的故事。

引申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在現代漢語中,“入幕之賓”的引申意義已經超越了原本的歷史背景,泛指參與核心決策、知曉內幕消息的人。這些人通常與決策者關系密切,能夠影響決策過程。

比喻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“入幕之賓”也常用來比喻參與重要活動或計劃,進入核心圈子的人。這些人通常被視為決策者的心腹或得力助手。

近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心腹、親信、智囊團、得力助手等,都表示與決策者關系密切,能夠參與核心決策的人。

反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局外人、旁觀者等,表示與決策過程無關,不了解內幕消息的人。

辨析:

        在使用“入幕之賓”時,需要注意與“幕后黑手”等成語的區(qū)別?!澳缓蠛谑帧蓖ǔV冈诒澈蟛倏v、控制局勢的勢力或個人,帶有貶義色彩;而“入幕之賓”則更多地強調參與決策、知曉內幕的身份和地位。

文化內涵與智慧:

        “入幕之賓”這個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部分。在古代,幕府是權力中心之一,能夠進入幕府參與決策的人通常都具備一定的才華和影響力。這個成語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對于權力和決策過程的認知和態(tài)度。同時,“入幕之賓”也提醒我們,在現代社會中,了解和掌握核心信息和資源對于個人和組織的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以上就是對成語《入幕之賓》的詳細解釋,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。

入幕之賓1.jpg

成語故事:

        東晉時,大司馬桓溫手下有個參軍,名叫郗超,很有謀略。談論國家大事,總能分析得透辟入理,有獨到見解,所以很得桓溫器重,成了桓溫的高級智囊。
        桓溫是晉元帝的女婿,身份地位特殊,又加上他的才能不凡,因此,在朝廷歷任要職,手握重兵,坐鎮(zhèn)荊州、揚州東西兩個門戶。后來擔任征西大將軍,收復了被匈奴占領了幾十年的大片失土,包括故都洛陽,功勞卓著,威望很高。
        但是,由于桓溫的權勢太大,并日益暴露出取代皇帝的野心,引起皇帝和不少大臣的疑忌。他們處處設防,阻止桓溫繼續(xù)得勢。
        那時候,東晉北部邊境上,經常來犯的主要敵人是羯族人石虎為首的后趙國?;笢貙掖我髮筅w出兵,朝廷屢次不允,卻派一些無能的大將前去迎敵。
        桓溫對這情形,心里很明白,既惱火,又苦無良策,于是常與郗超密議,思謀搬開篡權的障礙。
        一天晚上,郗超應召來到桓溫府中?;笢貙λf:“那些幾次三番與我作對的人,真想把他們殺光才痛快?!?br/>        郗超勸說道:“只圖痛快,不顧后果,事情或許會更不順手?!?br/>        他認為,朝中有一些聲望很高的人,要盡可能爭取他們。
        “比如吏部尚書謝安、侍中王坦之,應當盡量把他們拉過來?!?br/>        當晚,商量到半夜,擬定一個殺人名單,然后,二人同榻而眠。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早上,桓溫請謝安、王坦之來到府中,卻讓郗超隱在帷幕后面竊聽。謝安、王坦之問:“大司馬召見,有什么要事?”
        桓溫說:“請兩位替我拿個主意。”隨即,取出名單來交給他們。
        謝安一向穩(wěn)健,接過看了一遍,暗暗心驚,但不動聲色,思量應付對策。王坦之看過,內中有幾個是皇帝最親信的大臣,心想,你豈能想殺便殺?便對桓溫說:“這事,還須從長計議。比如這幾個,是否……”王坦之指著幾個名字,看了看桓溫。
        桓溫一想,覺得緩一步也好。站起身來,要到隔壁房內去取筆硯,劃掉幾個名字。一推開門,不料,正好刮進一陣大風,把幕帳吹開,赫然露出了郗超。
        謝安一見,頓時計上心來,正可借此推脫,就對郗超笑一笑,說:“郗先生真可以說是入幕之賓了?!庇洲D身對桓溫說:“大司馬讓郗超在幕后竊聽,這是什么意思?告辭!”
        桓溫十分尷尬。這次殺人計劃只得作罷。
        由于一批大臣忠心護衛(wèi)皇帝,桓溫的篡權野心終于沒能得逞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“入幕之賓”這個成語,用來稱參與機要的人,也指親近的人或幕僚。
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>
說明: 本文檔由創(chuàng)作者上傳發(fā)布,版權歸屬創(chuàng)作者。若內容存在侵權,請點擊申訴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