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漢語知識 > 成語故事 > 正文

人人自危
成語故事

人人自危11.jpg

成語解釋:

        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,有危險。

成語出處:

        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法令誅罰,日益深刻,群臣人人自危,恐見誅于上。”

成語來源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。在秦朝時期,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(quán),制定了許多嚴酷的法令。到了秦二世時,統(tǒng)治更為殘暴,他隨意殺害大臣,導(dǎo)致朝廷中的官員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,擔心自己會被無端殺害。這種氛圍下,人們普遍感到自己處境危險,從而形成了“人人自危”的局面。

引申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字面上的意思,這個成語還引申為形容一個環(huán)境或組織中,人們普遍感到不安、擔憂或恐懼。

比喻意義:

        比喻處境危險,每個人都擔心自己的安全。

近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岌岌可危、危在旦夕、四面楚歌、朝不保夕等,這些成語都表示處境非常危險。

反義詞:

        安居樂業(yè)、高枕無憂、安如磐石等,這些成語表示處境安穩(wěn),沒有危險。

成語辨析:

        “人人自?!迸c“岌岌可危”都有處境危險的意思,但“人人自?!睆娬{(diào)的是每個人都感到危險,而“岌岌可危”則更多地用來形容事物或局勢本身非常危險。

文化內(nèi)涵與智慧:

        這個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在暴政下人們的生存狀態(tài),也警示后人要珍惜和平、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。它提醒人們,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的環(huán)境中,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影響,因此應(yīng)該努力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(wěn)定。同時,這個成語也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個人安全和社會穩(wěn)定的重視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,“人人自危”這個成語仍然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它提醒我們,在面對社會動蕩、經(jīng)濟不穩(wěn)定等挑戰(zhàn)時,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影響,因此我們應(yīng)該保持警惕,做好準備,以應(yīng)對可能的風(fēng)險。同時,這個成語也鼓勵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團結(jié)一心,共同應(yīng)對挑戰(zhàn),以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(wěn)定。

人人自危1.jpg

成語故事: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到東南一帶出巡,隨行的有丞相李斯、宦官趙高和秦始皇最喜愛的小兒子胡亥。誰知走到沙丘(今河北廣宗西北大平臺)的時候,秦始皇忽然得了重病,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,他知道自己危在旦夕,就叫趙高代他寫信給大兒子扶蘇,要扶蘇速回都城咸陽主持喪事。
趙高寫完信,想拿給秦始皇過目,誰知秦始皇已經(jīng)斷氣,只是兩眼還直瞪瞪地望著遺詔。
        秦始皇生前就很寵信趙高,視他為心腹。如今趙高見秦始皇駕崩,便心生一計,把遺詔藏起來,還竊取了秦始皇的御璽。
        趙高沒有與扶蘇聯(lián)系,而去和胡亥密談,要胡亥出來繼位。胡亥起初還有顧慮,但經(jīng)不住趙高的再三誘惑,終于同意了。
        趙高又威逼丞相李斯偽造秦始皇遺詔,立胡亥為太子,繼承皇位。同時,他又對扶蘇和大將蒙括加上罪名,逼二人自殺,從而使胡亥順利地當上了皇帝。
        胡亥繼位后,對趙高愈發(fā)寵信,升他為郎中令。趙高奪得大權(quán)后,把胡亥當玩物一樣。
        一天,胡亥問趙高:“我想一輩子做皇帝,行不行?”
        趙高說:“您繼位的事,您的兄弟們和大臣們都有懷疑,心懷不滿。這樣下去,陛下的皇位岌岌可危。”
        胡亥聽了很慌張,忙問趙高該怎么辦。
        陰險狡詐的趙高回答說:“必須用嚴刑酷法,把有罪的人都誅滅九族。把老臣都除掉,換上新的人。”
        胡亥年輕無知,但又兇殘暴戾。他聽從了趙高的主意,立即下令殺死了剛正不阿的大臣蒙毅(蒙括的弟弟)和自己的兄弟十二人。這還不夠,還把自己的姐妹十人殘酷地分尸處死,而其中受牽連的人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大臣們整天惶惶不可終日,擔心哪天災(zāi)難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。
        胡亥和趙高對百姓們也是橫征暴斂,為所欲為。他們的苛政和專制終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。公元前209年,爆發(fā)了陳勝、吳廣大起義。三年后,秦朝被劉邦領(lǐng)導(dǎo)的起義軍所滅。
        后來,人們就用“人人自危”這個成語,來指每個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險,不安全。
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(wù)立即開通 >
說明: 本文檔由創(chuàng)作者上傳發(fā)布,版權(quán)歸屬創(chuàng)作者。若內(nèi)容存在侵權(quán),請點擊申訴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