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:
意思是一個字值一千金,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,后用來稱贊詩文精妙,價值極高。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。
出處:
這個成語源于漢代司馬遷的《史記·呂不韋列傳》:“布咸陽市門,懸千金其上,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?!边@段話描述的是呂不韋為了編撰《呂氏春秋》而懸賞千金,請人修改書中的文字,如果有人能夠改動一個字,就會得到一千金的獎賞。
引申意義:
后來,“一字千金”不再局限于文字修改,而是引申為形容文章或言辭的極其珍貴,每一個字都有極高的價值。它也常用來稱贊文學或書法作品的高質(zhì)量。
比喻意義:
比喻文辭精妙,不可更改,價值極高。
近義詞:
一字千鈞、字字珠璣、金口玉言
反義詞:
一文不值、狗屁不通
辨析:
“一字千金”與“字字珠璣”意義相近,但“一字千金”更側(cè)重于強調(diào)文字的價值和珍貴性,而“字字珠璣”則更側(cè)重于形容文字優(yōu)美、精致。
文化內(nèi)涵與智慧:
1. 精益求精:這個成語體現(xiàn)了古人對于精益求精的態(tài)度。呂不韋為了編撰一部高質(zhì)量的著作,不惜懸賞千金來請人修改,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2. 文字的珍貴:在古代,文字是記錄和傳承知識、文化的重要工具。因此,人們對于文字的要求極高,認為好的文字能夠傳世、啟迪后人。“一字千金”正是體現(xiàn)了古人對于文字的珍視和敬畏。3. 智慧的價值:這個成語也隱含著智慧的價值。能夠?qū)懗鼍钗恼禄蜓赞o的人,往往具有深厚的學識和過人的智慧。他們的作品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,還能夠啟迪思想、增長智慧。因此,“一字千金”也是對智慧的贊美和尊重。
成語故事:
戰(zhàn)國末年的時候,衛(wèi)國濮陽(今屬河南)有個人名叫呂不韋,他年輕時就走南闖北行商販貨。由于他聰明能干,生財有道,很快就積累了大量財富,成為當時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大商人。
有一年,呂不韋去趙國都城邯鄲經(jīng)商,認識了在那兒當人質(zhì)的秦王孫子楚。子楚當時背井離鄉(xiāng),一直郁郁寡歡。在呂不韋的幫助下,他只身逃回秦國。
后來,子楚被立為太子,又繼承了秦孝文王的君位,史稱莊襄公。為了報答呂不韋的救命之恩,他任命呂不韋做了丞相,并封為文信侯。
當時,東方諸國執(zhí)掌大權(quán)的皇族,為了籠絡人才,鞏固自己的地位,紛紛廣招人才。其中,以魏國的信陵君、齊國的孟嘗君、趙國的平原君最為著名,他們手下的賓客都在3000人以上。
秦國是當時國力最強盛的國家,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。呂不韋雖不是秦國的皇族,但他身為丞相,聲名顯赫,當然不甘落后。他用比別人更為優(yōu)厚的待遇接納賓客,很快也達到了3000人。
在呂不韋的門客中,有不少是各國著名學者的門人,他們都有著淵博的知識,才華橫溢。呂不韋常常聽他們探討學問,漸漸產(chǎn)生了一個念頭,想依靠他們的力量寫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巨著,使自己流芳后世。
于是,他從賓客中挑選了幾十位才華出眾的學者,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毫無保留地寫出來,最后由他親自修改審定,編成八覽、六論、十二紀,共26卷,20多萬字,并取名《呂氏春秋》。這部書糅合了儒家、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學說,令呂不韋非常得意。他下令把《呂氏春秋》張貼在京城城門上,公開宣布:“如果有誰能增加或減少一個字,就賞賜給他1000兩黃金?!?br/> 人們見他這樣狂傲,都前來觀看。但過了一個月,還沒有人敢出來指摘他的缺點。呂不韋更加得意,下令把《呂氏春秋》抄了幾百部,在全國傳布。不多久,他的名聲也傳遍了天下。
后來,人們用“一字千金”這個成語,來稱譽文辭極其精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