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昆明市區(qū)順城街敦仁巷內(nèi)。寺始建于明洪熙、宣德年間(1425~1435年),現(xiàn)存建筑為清光緒六年(1880年)重建。大殿單檐歇山頂,通面闊27.5米,通進深17.5米,琉璃瓦覆面,殿堂古樸莊重,檐下懸“朝真殿”匾額。中庭置花圃石山,院落寬敞,環(huán)境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在昆明市區(qū)順城街敦仁巷內(nèi)。寺始建于明洪熙、宣德年間(1425~1435年),現(xiàn)存建筑為清光緒六年(1880年)重建。大殿單檐歇山頂,通面闊27.5米,通進深17.5米,琉璃瓦覆面,殿堂古樸莊重,檐下懸“朝真殿”匾額。中庭置花圃石山,院落寬敞,環(huán)境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內(nèi)東北隅,前臨圓通街,后接圓通山。唐代南詔時,建補陀羅寺。元大德五年至延祐七年(1301~1320年)擴建,改稱今名。清康熙初年重建,1979年重修。寺由圓通勝境坊、八角亭、圓通寶殿、水榭曲廊等建筑組成。八角亭建于一方形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區(qū)青云街,原篦子坡金蟬寺內(nèi)。明末,李自成、張獻忠等農(nóng)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統(tǒng)治,明將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(guān),鎮(zhèn)壓起義。明朝遺老先后擁立王室后裔福王朱由崧、魯王朱以海為帝,1646年又擁立桂王朱由榔于肇慶,以永歷為號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區(qū),東有祖遍山拱揖,北有圓通山比肩,是昆明城區(qū)的最高點?,F(xiàn)為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平章政事賽典赤于山頂建五華寺,明擴建聚遠樓、無邊樓、曠冶、凈明等樓閣亭臺為著名風景區(qū)。明末,李定國迎永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區(qū)東北隅。因山色深碧,巨石盤旋,有如螺髻,古稱螺峰山。“螺峰疊翠”為“昆明八景”之一。元時山在城外,延祐七年(1320年)在其南側(cè)建圓通寺,因寺得名。明初改建昆明城,山被劃入城內(nèi),開始成為登高賞景勝地。清代有人建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區(qū)西北隅。因湖東北有9個出泉水眼,古時稱九龍池,又有菜海子、洗馬河之稱。清初吳三桂在云南稱王割據(jù),填平湖西近半建造王府。吳死后,其孫吳世璠稱帝,年號洪化,稱府為洪化府。吳周滅后又改稱承華圃??滴跄觊g(1662~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市內(nèi)圓通山,占地26公頃,是一個展出動物為主的綜合性公園。現(xiàn)有動物140多種,1000多只,在這些珍禽異獸中,有云南特產(chǎn)的西雙版納野牛、勐臘虎、孔雀等動物,還有大熊貓、東北虎、丹頂鶴等我國的稀有動物;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非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昆明市北郊黑龍?zhí)豆珗@內(nèi)。三烈士墓墓體呈圓堡形,墓前雕有花圈,墓前甬道植有雪松、翠柏,四周有石欄。王德三(1898~1930年)云南祥云縣人,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1926年任中共云南省臨時工委書記,1930年11月不幸被捕,12月21日英勇就義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曇華寺方丈室旁。石碑以青石鐫刻而成,高1.22米,寬0.55米。碑文分散文序和韻文詩兩部分,共15行,行30字,計331字,正書,書法挺秀。詩文系1922年初春,朱德離滇前夕書贈該寺住持和尚映空的。作者在文中除記敘游曇華寺觀賞花木時的雅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又稱銅瓦寺。在昆明市東北7公里的鳴鳳山(又稱鸚鵡山)上。由山上過迎仙橋沿石級而上,古柏參天,濃蔭蔽日,沿途過三座“天門”后,即到達太和宮門前。這是道、儒兩教合一的建筑群。有宮門、欞星門、鐘鼓樓、主殿以及左右兩廡、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