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7年8月25日,南下廣州國會議員召開國會非常會議,31日公布《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》13條。翌日建立“中華民國軍政府”,通稱廣州軍政府或護法軍政府。軍政府初期采用大元帥制。1918年5月10日國會非常會議決議修正通過《軍政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1917年8月25日,南下廣州國會議員召開國會非常會議,31日公布《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》13條。翌日建立“中華民國軍政府”,通稱廣州軍政府或護法軍政府。軍政府初期采用大元帥制。1918年5月10日國會非常會議決議修正通過《軍政...[繼續(xù)閱讀]
1921年4月7日,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參眾兩院聯(lián)席會議,議決通過《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》7條,軍政府改組建立中華民國政府。依《組織大綱》,采用總統(tǒng)制。由大總統(tǒng)“總攬政務,發(fā)布命令,統(tǒng)率陸海軍,任免文武官吏”;對外代表中...[繼續(xù)閱讀]
1923年2月21日,孫中山由滬返粵,于3月2日在廣州組成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,以大元帥名義統(tǒng)率各軍。大元帥下設總參議、參謀長、參謀處、秘書處、參軍處、法制局、審計局、會計司、庶務司(旋歸并會計司)及外交、軍政、內政、財政、...[繼續(xù)閱讀]
(一)晉軍(1912.3—1927.6)晉軍是以閻錫山為統(tǒng)帥的北洋軍閥地方軍事集團。閻原為清末第四十三混成協(xié)第八十六標標統(tǒng),早年參加辛亥革命,1911年10月29日推任為山西軍政府都督。后投附袁世凱,成為北洋軍閥后期一支重要軍事派系。1927年...[繼續(xù)閱讀]
(一)滇軍(1906—1927.6)滇軍始源于清末陸軍第十九鎮(zhèn),辛亥革命后組建為民軍兩個師。1915年12月,唐繼堯、蔡鍔、李烈鈞等宣布云南獨立,組建護國軍,起兵討袁,始脫離北洋系統(tǒng)。1917年8月,唐宣布護法,滇軍改稱靖國軍。1920年3月,入粵滇軍...[繼續(xù)閱讀]
1.南京臨時參議院(1912.1.18—4.29)詳見本志第一卷第二部第四目。2.北京臨時參議院(1912.4—1913.4)1912年4月29日由南京遷院北京。擁有議員113人,代表22行省和蒙古、青海等24個單位。翌年4月8日解散。議長吳景濂(1912.5.1.任)副議長湯化龍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,于1913年4月8日正式在北京成立。此屆國會前后存在12年,幾遭解散,幾經(jīng)恢復,共開三期常會。1917年8月至1922年6月在廣州建立的“非常國會”(“護法國會”)是第一屆國會的繼續(xù)。1922年10月,“非常國會”的“民八議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北洋政府時期,除臨時參議院、第一屆國會外,還曾建立過政治會議、約法會議、參政院、臨時參議院、第二屆國會(安福國會)、善后會議、臨時參政院等所謂“立法”、“造法”機構或其代理機關。這些議、院組織是北洋軍閥的御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國民政府委員會1925年7月1日公布的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》確定“以黨建國”的原則,規(guī)定“國民政府受中國國民黨之指導及監(jiān)督掌理全國政務”。國民政府采委員會議制,“以若干委員組織之,并于委員中推定一人為主席”;“國...[繼續(xù)閱讀]
1.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(1925.7—1926.12)軍事委員會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是國民政府軍政時期的重要機關。1925年7月5日,國民政府公布了第一個《軍事委員會組織法》,確定“以黨建軍”、“以黨治軍”的原則,規(guī)定軍事委員會“受中國國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