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思兼三王,以施四事,其有不合者,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,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(《離婁下》)【鑒賞】人們常說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書給予我們真知,而行則是對真知的實踐和歷練,知行要做到合一。周公為一代圣賢,為后世所推崇敬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周公思兼三王,以施四事,其有不合者,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,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(《離婁下》)【鑒賞】人們常說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書給予我們真知,而行則是對真知的實踐和歷練,知行要做到合一。周公為一代圣賢,為后世所推崇敬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世俗所謂不孝者五:惰其四支,不顧父母之養(yǎng),一不孝也;博弈好飲酒,不顧父母之養(yǎng),二不孝也;好貨財,私妻子,不顧父母之養(yǎng),三不孝也;從耳目之欲,以為父母戮,四不孝也;好勇斗很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(《離婁下》)【鑒賞】“孝”歷來是...[繼續(xù)閱讀]
君子所以異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禮存心。仁者愛人,有禮者敬人。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(《離婁下》)【鑒賞】孟子認為:君子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,就在于其居心。君子居心于仁,居心于禮。仁人愛別人...[繼續(xù)閱讀]
魚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(《告子上》)【鑒賞】舍得,有舍才有得,有得必有舍。人生中時時刻刻需要我們做出舍與得的選擇,如何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一簞食,一豆羹,得之則生,弗得則死。嘑爾而與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爾而與之,乞人不屑也。(《告子上》)【鑒賞】孟子曰:“口之于味也,目之于色也,耳之于聲也,鼻之于臭也,四肢之于安佚也,性也。”(《盡心上》)孟子承認口腹之欲、耳...[繼續(xù)閱讀]
仁之勝不仁也,猶水勝火。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,救一車薪之火也;不熄,則謂之水不勝火,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。亦終必亡而已矣。(《告子上》)【鑒賞】孟子用杯水車薪的比喻說明:仁要勝過不仁是有條件的。孟子雖然對仁義、仁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人皆可以為堯舜。(《告子下》)【鑒賞】《孟子》書中,把堯、舜合在一起說的地方約有四十余處,“孟子道性善,言必稱堯舜”(《滕文公上》),可以說,在孟子眼里,堯舜已成為最完美的道德典范,成為內(nèi)圣之道的最高代表,并已符號化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恒過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慮,而后作;征于色,發(fā)于聲,而后喻。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然后知生于...[繼續(xù)閱讀]
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(yǎng)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夭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(《盡心上》)【鑒賞】這段話孟子主要講了心、性、天以及安身立命的問題。孟子的意思是說:“充分發(fā)揮善良的本心,就可以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人不可以無恥。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(《盡心上》)【鑒賞】孟子的意思是說:“人不可以沒有羞恥。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,就真是不知羞恥了。”他認為人最大的羞恥莫過于不知羞恥的羞恥。此外,他還說,“聲聞過情,君子恥之?!?《離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