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阿迦舍蘗婆,一作虛空孕。意為此菩薩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,故名。又說此菩薩擁有無量寶藏,好像充滿虛空。釋迦游化石像《觀虛空藏菩薩經(jīng)》說此菩薩頂上有紫金色如意珠,珠中可觀十方諸佛像。他的形象有多種,在金剛界曼荼羅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梵名阿迦舍蘗婆,一作虛空孕。意為此菩薩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,故名。又說此菩薩擁有無量寶藏,好像充滿虛空。釋迦游化石像《觀虛空藏菩薩經(jīng)》說此菩薩頂上有紫金色如意珠,珠中可觀十方諸佛像。他的形象有多種,在金剛界曼荼羅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蘗沙,譯為地藏。據(jù)《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講,由于此菩薩“安忍不動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猶如秘藏”,所以稱為地藏。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。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也很有特點。一般菩薩為頭戴...[繼續(xù)閱讀]
維摩詰又名“毗摩羅詰”,意譯為“凈名”、“無垢稱”,意思是以潔凈,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。他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,是佛經(jīng)中一個著名的在家菩薩。在中國,有關維摩詰的故事流傳很多,特別是南北朝、隋唐時期,維摩詰的形象...[繼續(xù)閱讀]
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受到最普遍、最廣泛的信仰,在佛教各種圖像或造像中,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,而且種類繁多,變化也極大。觀音又作觀世音、觀自在、光世音等。在佛教中,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,與大勢至...[繼續(xù)閱讀]
梵音“提婆”,意為“天”。在佛教中,所謂“天”,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(yè)所感得的殊勝果報。如六道(佛教所說眾生輪回的六種趨向,指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)、十界(前六道“凡界”再加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...[繼續(xù)閱讀]
帝釋天梵名音譯為釋迦提桓囡陀羅,簡稱“釋提桓因”,意為“能天帝”,一般譯作帝釋天,或稱為帝釋。有關帝釋天的佛傳故事常常出現(xiàn)在佛教藝術(shù)作品中。這時的帝釋天往往手持寶蓋,隨侍在釋迦佛左右。密教把帝釋天作為護世八方天...[繼續(xù)閱讀]
大梵天即為初禪諸天之王,故又稱為“大梵天王”。大梵天梵名摩訶婆羅賀摩,意為清凈、離欲。大梵天既是創(chuàng)造之神,同時卻又是毀滅之神。(明)釋迦石坐像在各種以佛傳故事為題材的佛教藝術(shù)作品中,大梵天的形象常和帝釋天一起隨...[繼續(xù)閱讀]
摩利支,亦作摩利支提婆,意為“陽焰”,或“威光”,實為古印度之光明女神。據(jù)佛經(jīng)記載,摩利支天有大神通自在之法,無人能見,無人能知,無人能害,無人欺誑,無人能縛,無人能責罰,不畏怨家,等等。因此為武士所特別信奉,成為他們的守...[繼續(xù)閱讀]
又稱為“吉祥天女”。本是婆羅門教、印度教中專司福德的女神。在佛教中,她被作為眾多的護法天神之一。銅鎏金男相觀音菩薩像(明)據(jù)唐代不空三藏所譯《毗沙門天王經(jīng)》說,吉祥天女眼目修長,面部神情寧靜,頭戴天冠,以瓔珞、臂...[繼續(xù)閱讀]
韋馱天(又稱韋馱菩薩)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佛教護法天神。在中國佛教寺院中,他一般被安置在天王殿中,在笑臉相迎的大肚彌勒像的背后,背對山門,面朝大雄寶殿。韋馱天梵名作“私建陀提婆”,直譯意為“陰天”。他本是婆羅門教神活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