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詩詞 > 【方孝孺】 詩詞 > 正文

深慮論
明 - 方孝孺

慮天下者,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;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。然而禍常發(fā)于所忽之中,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。豈其慮之未周歟?蓋慮之所能及者,人事之宜然;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,天道也。
當秦之世,而滅諸侯,一天下;而其心以為周之亡,在乎諸侯之強耳。變封建而為郡縣,方以為兵革可不復用,天子之位可以世守;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,而卒亡秦之社稷。漢懲秦之孤立,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,以為同姓之親,可以相繼而無變;而七國萌篡弒之謀。武宣以后,稍剖析之而分其勢,以為無事矣;而王莽卒移漢祚。光武之懲哀平,魏之懲漢,晉之懲魏,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,而其亡也,蓋出于所備之外。
展開全文
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,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,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。宋太祖見五代方鎮(zhèn)之足以制其君,盡釋其兵權,使力弱而易制,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。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,蓋世之才,其于治亂存亡之幾,思之詳而備之審矣。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,終至亂亡者,何哉?蓋智可以謀人,而不可以謀天。良醫(yī)之子,多死于病;良巫之子,多死于鬼;豈工于活人而拙于謀子也哉?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。
古之圣人,知天下后世之變,非智慮之所能周,非法術之所能制;不敢肆其私謀詭計,而唯積至誠、用大德,以結乎天心;使天眷其德,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。故其子孫,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,而天卒不忍遽亡之,此慮之遠者也。夫茍不能自結于天,而欲以區(qū)區(qū)之智,籠絡當世之務,而必后世之無危亡,此理之所必無者,而豈天道哉!
收起
[ 釋文或賞析] >>
更多詩詞內容,請進入學習中心 >>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>

方孝孺

明浙江寧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。宋濂弟子,盡得其學。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,除漢中府教授,與諸生講學不倦。蜀獻王聞其賢,聘為世子師,名其屋為“正學”,學者因稱正學先生。建文帝即位,召為侍講學士。修《太祖實錄》,為總裁。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,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,召使起草詔書。孝孺怒問“成王安在?”并擲筆于地,堅不奉命。遂被磔于市,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。有《遜志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