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三年(1664年)正月五日,炎武至山西榮河縣游覽后土祠,賦詩《后土祠》。后土祠位于榮河縣北十里,為漢武帝所立。漢宣帝、元帝、成帝和唐、宋二宗,曾親幸于此。詩中有云:“雄才應有作,灑翰續(xù)《秋風》。”流露了炎武盼望明宗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康熙三年(1664年)正月五日,炎武至山西榮河縣游覽后土祠,賦詩《后土祠》。后土祠位于榮河縣北十里,為漢武帝所立。漢宣帝、元帝、成帝和唐、宋二宗,曾親幸于此。詩中有云:“雄才應有作,灑翰續(xù)《秋風》。”流露了炎武盼望明宗...[繼續(xù)閱讀]
康熙四年(1665年)初,炎武自泰安至德州,再抵濟南,繼而至章丘,在大桑家莊置田地屋宇。是年秋,炎武前往曲阜,再次拜謁孔林。游于闕里,與顏光敏定忘年交。炎武是年五十三歲,光敏二十六歲。光敏為顏回六十七世孫,康熙丁未(1667年)進...[繼續(xù)閱讀]
炎武抵達廣平之曲周,又至太原,寓居東郊。朱彝尊前來拜訪,遂與之訂交。朱彝尊,秀水人,移居于嘉興梅會里。他天生異稟,讀書過目不忘。十七歲即棄絕舉子業(yè),潛心于古學。彝尊為糊口而奔走于四方,南逾嶺,北出云朔,東泛滄海,登之罘...[繼續(xù)閱讀]
炎武入北京,遇到同鄉(xiāng)沈荃。沈荃為華亭人,順治壬辰(1652年)進士,授編修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典試浙江,充日講官。后值南書房,晉升禮部右侍郎。沈荃學行高潔,精于書法,康熙帝曾召入內殿談論古今書法。圣祖作書法時,沈荃每每指陳其...[繼續(xù)閱讀]
康熙七年(1668年)二月,炎武在北京慈仁寺寓所中,忽然聽聞山東有案株連于己,于是于十六日離開北京前往山東。于三月二日抵達濟南后,方知為姜元衡所誣告。炎武此次所牽連的黃培詩案,案情錯綜復雜。事情說來話長,還得從炎武姐夫...[繼續(xù)閱讀]
是年(1668年)正月三十日,山東撫院開始審理此案,要求于原籍逮捕炎武。炎武聽聞這一驚天大變后,立即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是性命之憂,而且此案株連一大批人,可能會導致“起大獄以禍天下”的嚴重后果。他決心直面這...[繼續(xù)閱讀]
炎武北上至德州,住謝重輝家。謝重輝字方山,德州人,后累官至刑部郎中,善于作詩。炎武是年在《與顏修來手札》中談到此事時說:“方山為內院清義公之冢嗣,翩翩文雅,更能熟于古今,少年中鮮其儔匹。”因謝重輝即將入京就蔭職,炎...[繼續(xù)閱讀]
炎武至山西靜樂,賦詩《靜樂》。經孟縣抵達太原。炎武為太原知府周令樹點定荀悅《漢紀》。在太原與傅山相遇,傅山為炎武診脈后,認為尚可得子,勸他納妾以續(xù)香火。傅山工于詩文字畫,也精于醫(yī)道,其擅長的婦科對后世影響很大,所...[繼續(xù)閱讀]
是年春,炎武離開山西抵達北京,住外甥徐元文家。元文當時為官國子祭酒,充經筵講官。從兄孝宏和外甥徐履忱前來看望炎武。顧孝宏字弘之,以選貢授溫州泰順訓導。徐履忱為乾學從兄,工于詩詞。乙酉國變時,炎武避兵于常熟語濂涇...[繼續(xù)閱讀]
有感于當時一些士子熱衷于清廷官祿的舉動,炎武賦詩《有嘆》二首。其一似譏刺外甥徐乾學,其中有云:“復有金石辭,粲爛垂千古。如何壯士懷,但慕倉中鼠?!逼涠浦S刺陳芳績,因炎武《與潘次耕札》中曾有云:“昔有陳亮工者,與吾...[繼續(xù)閱讀]